dayhist.com logoDayhist

9月11 日期

5

重要节日

61

重要事件

137

出生和死亡

存在。

节日和特别日子

事件

出生和死亡

拉丁美洲:教師節

拉丁美洲的教师节:庆祝教育的价值

在拉丁美洲,教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各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向教师们表达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思教育系统的现状。教师节的历史拉丁美洲的教师节起源于19世纪,许多国家选择在9月或10月庆祝这一天,以纪念那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比如,阿根廷的教师节定在9月11日,以纪念教育家何塞·阿尔多西。各国的庆祝方式虽有不同,但共同的主题都是对教育的尊重和感谢。庆祝活动在教师节当天,学校和社区会举行多种庆祝活动,包括文艺演出、感谢仪式和特别的校内活动。学生们通常会送上小礼物和感谢信,以表达对老师的欣赏和尊敬。此外,媒体往往会报道教育成就,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节的意义教师节不仅是对教师的认可,更是对教育体系进行反思的机会。许多国家在此时讨论教育政策,呼吁改善教师待遇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教师节的庆祝活动,能够提高公众对教育问题的意识。全球化背景下的拉丁美洲教育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拉丁美洲的教育面临许多挑战与机遇。教师节的庆祝活动也反映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在线课程和数字化学习材料,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结论拉丁美洲的教师节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不仅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致敬,也是对教育未来的展望。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拉丁美洲的教育能够迎来更美好的明天,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他们的梦想。...

加泰罗尼亚:民族日

加泰罗尼亚民族日:庆祝历史与身份

每年的9月11日,加泰罗尼亚人都会庆祝“加泰罗尼亚民族日”(Diada Nacional de Catalunya),这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节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加泰罗尼亚人在街头聚集,纪念1714年巴塞罗那的陷落。这场战争标志着加泰罗尼亚地区与西班牙的冲突,而今天的庆祝活动则反映了加泰罗尼亚人民对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认同。历史背景加泰罗尼亚民族日追溯至1714年,当时,在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战争期间,加泰罗尼亚的首都巴塞罗那被西班牙王国军队围攻并攻克。这个事件被视为加泰罗尼亚政治权力的象征性终结,许多加泰罗尼亚人的权利和自治被剥夺。庆祝活动在民族日的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各个城市和乡镇都会举行众多的活动,包括游行、音乐会、讲座以及文化展示。巴塞罗那的主要游行吸引了数万名参与者,手持加泰罗尼亚旗帜(Estelada)和标语,表达他们对独立的渴望。活动还包括政治领导人的演讲,他们分享了对加泰罗尼亚未来的愿景。文化象征加泰罗尼亚民族日不仅是政治表达的日子,也是文化自豪感的展示。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享用加泰罗尼亚美食,尤其是“蔬菜熬汤”(Escudella i Carn d'Olla)和“肉桂果仁饼”(Turrón)。此外,传统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和舞蹈也会在活动中频繁出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国际关注近年来,加泰罗尼亚民族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加泰罗尼亚追求独立公投引发的政治争议之后。国家政治的变化使得民族日的庆祝活动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展示了加泰罗尼亚人民对自决权的坚定支持。总结加泰罗尼亚民族日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纪念日,它也是当代加泰罗尼亚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加泰罗尼亚人民展示了对其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一天象征着团结和希望,成为加泰罗尼亚人表达自我和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平台。...

美国:愛國日

爱国日:庆祝美国的自由与团结

爱国日(Patriot Day)每年在9月11日举行,以纪念2001年美国经历的悲惨事件。这一天不仅是对恐怖袭击受害者的悼念,也是全体美国人民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无论是通过参与纪念活动,还是简单的在心中默哀,爱国日让每一位公民都有机会反思国家的价值和理想。历史背景爱国日的历史源于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几架客机,并将其撞向美国的标志性建筑,造成了近3000人的生命损失。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并重申美国人民对国家和自由的信仰,2002年,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正式设立了这一纪念日。如何庆祝爱国日每年的爱国日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悼念仪式、游行和社区服务。许多城市会举办蜡烛晚会,悼念遇难者并支持幸存者及其家属。此外,爱国日也是反思爱国精神的好时机,人们会通过学习历史、参与志愿活动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爱国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国日的象征意义爱国日不仅是一个提醒人们珍惜生活、珍视自由的日子,也是一个反思国家团结与爱的日子。这一天,许多人会穿戴美国国旗、悬挂国旗,以此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与支持。同时,这也是一个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契机。结语爱国日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日子。它不仅提醒我们铭记过去的苦痛,更激励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一天,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我们的自由而牺牲的人,在团结与希望的精神中继续前行。...

羅馬尼亞:知識日

探索羅馬尼亞的知識日:文化與重要性的交匯

羅馬尼亞,這個位於東南歐的國家,以其多元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而每年的知識日(Ziua Cunoașterii),更是對這個國家重要性的深刻表現。知識日源於對學術的推崇,鼓勵人們珍惜智慧與學習的精神,讓每一位羅馬尼亞人都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知識日的歷史背景知識日的慶祝可追溯到羅馬尼亞的哲學與文學復興時期。這個日子不僅僅是一個紀念日,更是一個反思和塑造未來的機會。羅馬尼亞的學者們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包括講座、討論會和文化展覽,來慶祝這一天。知識日的慶祝活動在知識日當天,各地的學校和大學會組織特別課程,邀請著名的講師分享他們的見解和知識。此外,各種社區活動如文化演出和書籍展會也使得這一天充滿活力。人們在這一天會互贈書籍,舉辦閱讀馬拉松,來促進對學習的熱愛。知識的重要性知識不僅是個人成功的基石,也是社會進步的驅動力。尤其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擁有全面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羅馬尼亞的知識日提醒我們,持續學習和探索新知識是確保個人競爭力以及國家發展的關鍵。如何在知識日提高知識水平在知識日,個人和社會都能自發地參與到提升知識的行動中。大家可以參與社區活動,加入學習小組,或是通過在線平台進行自學。無論是通過閱讀、更改學習方式,還是參加專業培訓,這都是充實自我的好機會。結論總的來說,羅馬尼亞的知識日不僅慶祝已經取得的成就,還激勵所有羅馬尼亞人繼續追求知識的旅程。在這一天,我們不僅要回顧過去,更要展望未來,以知識引領前行。...

衣索比亞:新年,慶祝埃塞俄比亞曆首月的第一日,公曆閏年則在9月12日慶祝。

探索埃塞俄比亚新年:传统与庆祝活动

每年的9月12日,埃塞俄比亚迎来其独特的农历新年,也被称为“Enkutatash”。这个节日标志着埃塞俄比亚历法中的新月份的开始,通常在公历的9月11日或12日之间。这一天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时刻,也是家庭团聚和社区活动的重要时刻。在埃塞俄比亚历法中,年份的计算与公历有所不同,通常比公历晚约7至8年。对于埃塞俄比亚人民而言,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重生。庆祝活动与传统习俗埃塞俄比亚新年的庆祝活动色彩斑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年前夕,家庭成员会清理房屋,装饰家居,以迎接新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穿上他们最美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男性会穿上轻便的“shamma”,而女性则会穿上色彩鲜艳的裙子,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早晨,人们聚集在宗教场所或家庭中进行祷告,感谢过去一年的丰收与平安。在这个神圣的时刻,许多家庭还会准备丰盛的盛宴,包含新鲜的水果、传统的埃塞俄比亚面包(injera)、羊肉以及各式各样的菜肴。当日的高潮是家庭和朋友之间互赠礼物,大多数人会选择献上新鲜的花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小孩们尤其兴奋,他们会在街道上唱歌跳舞,欢庆新年的到来。埃塞俄比亚文化的多样性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和习俗。不同的地区、民族和宗教信仰为新年的庆祝增添了多样化的色彩。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北部的提格雷和阿姆哈拉地区,人们还会特别注重音乐和舞蹈表演,在新年之际展示他们的文化遗产。新年期间,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宗教仪式,祈求未来一年的好运与祝福。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让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帮助传承宝贵的文化财富。总结埃塞俄比亚新年不仅仅是一个日历上的特殊日子,它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家庭与团结的珍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埃塞俄比亚人民通过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表达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如果您有机会与埃塞俄比亚人民一起庆祝新年,您将体验到一个充满色彩、传统与人情味的独特节日。...

  • 2020年: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斡旋下,巴林與以色列簽署了《巴林-以色列和平協議》,成為第4個以及近一個月內第二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波斯灣國家。

  • 2018年:印度南部特伦甘纳邦一辆超载巴士失控坠入山谷,导致至少55人遇难,至少33人受伤。

  • 2013年:逾萬名加泰羅尼亞人以人鏈形式共同打造加泰羅尼亞之路,以示對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的支持。

  • 2013年: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兄弟象队的最后一场比赛。

  • 2012年:在利比亚班加西发生的反美抗议活动中,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及其他三名外交人员遭到袭击身亡。

  • 2009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首艘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白鸛号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搭载于H-IIB运载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

  • 2009年,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因貪污和洗錢案件,於一審中被台北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並被終身剝奪公權,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因貪污罪被判有罪的總統。

  • 2008年,中國奶製品製造商三鹿集團宣布召回部分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已有432名嬰幼兒疑因食用該品牌奶粉而罹患腎結石等疾病,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 2007年:衣索比亞人慶祝衣索比亞曆的2000年到來。

  • 2007年:俄罗斯进行了测试,确认了真空弹的发明者。

  • 2005年:在日本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 2002年:五角大楼的重修工程完成,恰好是在九一一袭击事件一年之后。

  • 2001年:盖达组织对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一系列目标发起自杀式恐怖袭击,导致2,996人遇难。

  • 1997年,苏格兰举行公投,针对重新设立地方议会及权力下放等议题进行投票。

  • 1992年:飓风伊尼基直接袭击了夏威夷群岛的第四大岛——考艾岛,成为史上最强的飓风袭击美国夏威夷州。

  • 1990年,香港紅磡發生燃燒彈縱火事件,造成6人死亡、23人受傷。警方將此案列為兇殺及縱火案件,並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

  • 1989年:香港無綫電視的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首次播出。

  • 1989年,匈牙利对与奥地利的边界开放,成千上万的东德公民涌向西方。

  • 1978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的戴维营召开会晤。

  • 1973年:智利陸軍總司令奧古斯圖·皮諾契特發動軍事政變,迫使總統薩爾瓦多·阿葉德選擇自殺,隨後建立了軍事政府。

  • 1972年:美國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首條線路正式建成並開始運營。

  • 1972年:金庸宣告停止创作武侠小说。

  • 1970年,福特汽车首次推出福特平托。

  • 1969年,日本成立了恐怖组织“赤军”。

  • 1968年:法國航空1611班機在法國南部的尼斯市墜毀,機上9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 1968年:国际船级社协会在德国汉堡成立。

  • 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立。

  • 1955年,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在欧洲首次建造了瑞士伯尔尼圣殿。

  • 195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反对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倡导自由、民主、人权与宪政的持续政治运动,统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 1951年:日本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陆军第9师占领了日本在加里曼丹岛设立的多个集中营,成功解救了2000多名战俘和平民,日军原本计划在9月15日处决他们。

  • 1945年:在8月15日大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今天正式与盟军签署了投降文件。驻扎在砂拉越的日本宪兵队于这一天全面撤出砂拉越,从此砂拉越正式复归。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进攻德国家西部边境。

  •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科西嘉岛。

  • 1941年:梅德韦杰夫森林 massacre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获得命令可以对纳粹德国潜艇展开攻击。

  • 1941年:美国五角大楼的建设工程开始启动。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白金汉宫礼拜堂。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王国完成了对北特兰西瓦尼亚的占领。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加拿大对纳粹德国宣战。

  • 1922年:英国政府宣告巴勒斯坦为其“委任统治地”,与此同时,阿拉伯各国将这一天定为“悼念日”。

  • 1921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开始建立定居点。

  • 1919年:美国对洪都拉斯进行了军事干预。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占领德属新几内亚。

  • 1913年:中国知名人士组建内阁。

  • 1897年:衣索比亚帝国军队俘获了咖法王,标志着咖法王国的灭亡。

  • 1893年,印度哲学家斯瓦米·维韦卡南达首次在美国芝加哥的宗教会议上介绍了印度教的信仰。

  • 1857年,一支由100多名移民组成的美国移民在途经犹他州时遭到摩门教徒的屠杀,这一事件被称为山地草场大屠杀。

  • 1802年:法国宣告吞并皮埃蒙特王国。

  • 1789年,曾参与编辑《联邦党人文集》的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

  • 1776年: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和谈在斯塔腾岛宣告破裂。

  • 1714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巴塞罗那被波旁王朝的军队攻陷。

  • 1709年,維拉爾元帥率領的法軍在馬爾普拉凱戰役中遭遇失利,但由於敵軍的傷亡遠超法軍,這場戰役因此被譽為歷史上著名的皮洛士式勝利。

  • 1708年:在大北方战争中,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从斯摩棱斯克转向南进乌克兰,放弃了进军莫斯科的计划,这一决策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 168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对维也纳发起了围攻。

  • 1609年:西班牙开始逐步驱逐所有摩里斯科人。

  • 1609年,亨利·哈德逊抵达曼哈顿岛,并将其命名为哈德逊河。

  • 1565年,奥斯曼帝国军队从马耳他撤军,马耳他的围困宣告结束。

  • 1297年:蘇格蘭王國的軍隊在斯特靈橋之戰中戰勝了英格蘭王國的軍隊。

  • 506年:高卢的西哥特主教团在阿格德大会上欢聚一堂。

  • 9年:條頓堡森林之戰結束。

Births

  • 玉井陸斗

    2006年:玉井陸斗,日本男子跳水運動員。

  • 哈维·韦尔

    2003年:哈维·韦尔,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江均

    2001年:江均,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王樹熹

    1998年:王樹熹,香港男演員。

  • 森迫永依

    1997年:森迫永依,日本女童星。

  • 李凱威

    1997年:李凱威,臺灣職業棒球運動員。

  • 蒂恩·斯爾比奇

    1996年:蒂恩·斯爾比奇,克羅埃西亞男子競技體操運動員。

  • 李函穆

    1996年:李函穆,新加坡女歌手。

  • 卡梅隆·布瑞爾

    1994年:卡梅隆·布瑞爾,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2021年逝世)

  • 寧桓宇

    1993年:寧桓宇,中國歌手

  • 陳熙蕊

    1993年:陳熙蕊,香港主持人、演員。

  • 高田彩香

    1992年:高田彩香,日本女演員。

  • 磯村勇斗

    1992年:磯村勇斗,日本男演員。

  • 李亦捷

    1992年:李亦捷,台灣女演員。

  • 凱戈

    1991年:凱戈,挪威音樂家、DJ、唱片製作人。

  • 引坂理繪

    1989年:引坂理繪,日本女性聲優。

  • 倉持明日香

    1989年:倉持明日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隊長。

  • 李龍大

    1988年:李龍大,韓國男子羽球運動員。

  • 大島麻衣

    1987年:大島麻衣,日本女性歌手、演員、寫真集女星。

  • 王家梁

    1987年:王家梁,台灣男演員、模特兒。

Deaths

  • 阿爾韋托·藤森

    2024年:阿爾韋托·藤森,日本裔秘鲁政治人物,第45任祕魯總統。(1938年出生)

  • 哈维尔·马里亚斯

    2022年:哈维尔·马里亚斯,西班牙小說家、翻譯家、專欄作家。(1951年出生)

  • 艾倫·坦納

    2022年:艾倫·坦納,瑞士電影導演。(1929年出生)

  • 馮光青

    2021年:馮光青,越南國防部部長。(1949年出生)

  • 阿維馬埃爾·古斯曼

    2021年:阿維馬埃爾·古斯曼,秘魯共產黨 (光輝道路)領袖。(1934年出生)

  • 優素福·哈比比

    2019年:優素福·哈比比,印尼政治人物,第3任印尼總統。(1936年出生)

  • 庫爾蘇姆·納瓦茲·謝里夫

    2018年:庫爾蘇姆·納瓦茲·謝里夫,巴基斯坦第一夫人。(1950年出生)

  • 苏丹端姑阿都哈林

    2017年:苏丹端姑阿都哈林,第28任吉打蘇丹、馬來西亞第5、14任最高元首。(1927年出生)

  • 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

    2012年: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美国外交官。(1960年出生)

  • 臼井儀人

    2009年:臼井儀人,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蜡笔小新》。(1958年出生)

  • 葛楚德·拜恩斯

    2009年:葛楚德·拜恩斯,美國超級人瑞。(1894年出生)

  • 關海山

    2006年:關海山,香港藝人、粵劇紅伶。(1925年出生)

  • 安娜·林德

    2003年:安娜·林德,瑞典外交部長。(1957年出生)

  • 穆罕默德·阿塔

    2001年:穆罕默德·阿塔,埃及恐怖分子,基地組織成員,九一一事件劫機者領袖。(1968年出生)

  • 簡而清

    2000年:簡而清,香港作家。(1927年出生)

  • 许国璋

    1994年:许国璋,英语教育家。(1915年出生)

  • 潔西卡·坦迪

    1994年:潔西卡·坦迪,英國女演員。(1909年出生)

  • 蔡暢

    1990年:蔡暢,中國婦女運動領袖,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1900年出生)

  • 亨利·德沃爾夫·史邁斯

    1986年:亨利·德沃爾夫·史邁斯,美國物理學家、外交家、官僚。(1898年出生)

  • 傑瑞·夫瑞斯

    1984年:傑瑞·夫瑞斯,美國政治人物,曾任聯邦眾議員。(1901年出生)

...